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歷史法規

法規名稱: 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執行作業規範
民國 110 年 04 月 12 日
圖表附件:
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為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
    以下簡稱本計畫),調整稻米產業結構,鼓勵農作生產,並建立合理
    耕作制度,特訂定本作業規範。


二、本計畫辦理措施如下:
 (一) 轉(契)作:
    1.轉作:種植經本會農糧署(以下簡稱農糧署)核定符合本計畫輔導
      促進地方、區域特色發展目標之地方特色作物。
    2.契作:種植本計畫重點輔導,具進口替代及外銷潛力之作物,須以
      契約方式生產。
 (二) 生產環境維護:辦理本計畫輔導農田維護地力、兼顧生態機能,避
      免荒廢之措施。
 (三) 自行復耕種植登記:種植水稻、雜糧、果樹、蔬菜、花卉(本計畫
      景觀作物除外)或其他經農糧署公告符合農業環境基本給付獎勵對
      象之農糧作物,但不領取本計畫轉(契)作獎勵、稻作直接給付或
      繳交公糧。
 (四) 稻作直接給付:種植水稻(宿根與落粒栽培(再生稻)方式除外)
      ,但不繳交公糧。
 (五) 農業環境基本給付:併同轉(契)作、自行復耕種植登記、稻作直
      接給付及收購公糧稻穀作業辦理,並依本計畫中程計畫規定給付額
      度核發。
      種植水稻繳交公糧稻榖配合本計畫申報作業,一併受理。


三、本計畫措施受理對象農地,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 轉(契)作、生產環境維護措施及自行復耕種植登記:
      以八十三年至九十二年為基期年,在基期年十年中任何一年當期作
      種稻或契約蔗作或八十三年至八十五年種植保價收購雜糧或參加「
      稻米生產及稻田轉作計畫」轉作休耕有案之農地,認定方式如下:
    1.種稻有案農地:以稻作航測分布圖或稻農向各鄉(鎮、市、區)公
      所(以下稱公所)或鄉(鎮、市、區)農會(以下稱農會)申報種
      稻有案之資料認定。
    2.契約蔗作有案農地:以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八十二/八十三
      年至九十二/九十三年期之契作資料認定。
    3.保價雜糧有案農地:由於保價收購雜糧規定轉出種植者不得再轉入
      ,八十六年至九十二年間無新增面積,以八十三年至八十五年農會
      申報有案資料認定。
    4.參加「稻米生產及稻田轉作計畫」稻田轉作休耕有案農地:以八十
      三年至八十五年稻田轉作休耕補貼清冊認定。
 (二) 農業環境基本給付:符合非都市土地特定農業區及一般農業區之農
      牧用地,且維持農糧作物生產使用。
 (三) 承租臺灣糖業公司土地或地政機關未登錄地號(如河川公地自編地
      號)土地不得申辦;惟承租臺灣糖業公司土地倘符合農業環境基本
      給付受理對象,得辦理自行復耕種植登記。
 (四) 除本計畫相關作業規範另有規定外,提供政府機關(構)或公營事
      業單位作試驗用,並領有試驗補償費用之土地,不得申辦;惟符合
      農業環境基本給付受理對象,得辦理自行復耕種植登記。
 (五) 符合農業環境基本給付受理對象,或僅單一期作符合基期年資格之
      農地,得於未符基期年之期作辦理自行復耕種植登記。
 (六) 繳交公糧稻穀及稻作直接給付措施受理對象,另依「收購公糧稻穀
      作業要點」及「稻作直接給付作業須知」辦理。


四、本計畫各層級組成及受理權責單位分工:
 (一) 中央策劃小組:由農糧署、本會農業試驗所、本會各區農業改良場
      (以下簡稱農改場)、本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本會林務局、本會企
      劃處、農田水利處及輔導處組成。
    1.農糧署權責如下:
      (1) 研訂中程及年度計畫相關事宜。
      (2) 擬定稻作直接給付、轉(契)作、生產環境維護措施及「小地
          主大專業農」農地租賃相關規範。
      (3) 核定各直轄市、縣市推動稻作直接給付面積、轉(契)作作物
          種類及面積、生產環境維護措施面積。
      (4) 核定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提報一般作物與特殊作物之轉(
          契)作期與生產環境維護期。
      (5) 審核計畫經費及考核進度。
      (6) 核撥資金事宜。
      (7) 督導直轄市、縣市推動小組之執行情形。
      (8) 協調及解決各單位遭遇之問題。
    2.本會農業試驗所、農改場及本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權責如下:
      (1) 研訂調整各地區之耕作制度模式。
      (2) 輔導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規劃轉(契)作作物種類及區位
          。
      (3) 協助直轄市、縣(市)政府選定地方特色作物。
      (4) 擬訂轉(契)作作物栽培管理技術指導。
      (5) 抽查各縣市轉(契)作及生產環境維護措施執行情形。
      (6) 輔導轉(契)作作物種子供應等相關事宜。
    3.其餘單位權責依本計畫中程計畫規定辦理。
 (二) 直轄市、縣(市)推動小組(以下簡稱縣市推動小組):由直轄市
      、縣(市)政府及農糧署當地分署組成,權責如下:
    1.直轄市、縣(市)政府:
      (1) 督導考核轄內鄉鎮執行小組辦理本計畫申報作業,查核各執行
          小組執行情形並審核執行小組所報之農業環境基本給付、稻作
          直接給付、轉(契)作獎勵、生產環境維護給付清冊。
      (2) 負責本計畫政令宣導工作,並解決轄內執行小組執行上之疑義
          。
      (3) 訂定生產環境維護期及轉(契)作期與補(變更)申報期。
      (4) 召開執行會議,公告轄內申報、補(變更)申報期、篩選提報
          至多五項地方特色作物品項。
      (5) 辦理轄內景觀作物專區計畫提報送審及採購所需種子事宜。
      (6) 協調執行小組分工及考核工作進度。
      (7) 規劃轄內轉(契)作作物推廣種類及面積。
      (8) 協調解決基期年農地租賃雙方爭議。
    2.農糧署當地分署:
      (1) 辦理農業環境基本給付、稻作直接給付、轉(契)作獎勵與生
          產環境維護給付核撥事宜。
      (2) 協助直轄市、縣(市)政府選定地方特色作物。
      (3) 會同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稻作直接給付、轉(契)作、
          生產環境維護、自行復耕種植登記及「小地主大專業農」租賃
          農地抽查。
      (4) 輔導農會受理申報水稻繳交公糧稻穀、硬質玉米面積抽查及留
          樣作業。
      (5) 辦理公糧稻穀價款及硬質玉米獎勵金核撥事宜。
      (6) 辦理景觀作物專區計畫初審。
 (三) 鄉鎮執行小組:
    1.鄉(鎮、市、區)公所:
      (1) 公告及宣導轄內本計畫申報期、補(變更)申報期、申報項目
          及申報地點。
      (2) 排定轄內村里受理申報作業。
      (3) 受理轉(契)作、生產環境維護、自行復耕種植登記、繳交公
          糧稻穀及稻作直接給付之申報、審核作業。
      (4) 出入耕資料移送。
      (5) 辦理轉(契)作、生產環境維護及自行復耕種植登記勘查、複
          查、委外查核疑義釐清與通知不合格案件申請人。
      (6) 造送轉(契)作獎勵(不含硬質玉米)、生產環境維護及自行
          復耕種植登記、轉(契)作符合農業環境基本給付資格相關清
          冊及媒體轉帳檔。
      (7) 調查與輔導轄區內轉(契)作、生產環境維護及自行復耕種植
          登記之面積。
      (8) 宣導及推行年度計畫。
      (9) 轉(契)作、生產環境維護及自行復耕種植登記資料之建檔事
          宜。
      (10)辦理農會大專業農租賃基期年農地勘查。
      (11)申請人耕作資料檔之建置、更新及異動。
    2.鄉(鎮、市、區)農會:
      (1) 協助推動計畫相關事宜。
      (2) 公告及宣導轄內本計畫申報期、補(變更)申報期及申報地點
          。
      (3) 受理繳交公糧稻穀、稻作直接給付、轉(契)作、生產環境維
          護及自行復耕種植登記之申報、審核作業。
      (4) 辦理繳交公糧稻穀、稻作直接給付、硬質玉米勘查、複查、委
          外查核疑義釐清與通知不合格案件申請人。
      (5) 造送公糧稻穀收購清冊、稻作直接給付、契作硬質玉米獎勵金
          及對應之農業環境基本給付發放清冊。
      (6) 辦理稻穀收購及協助農民將硬質玉米銷售至市場。
      (7) 申請人耕作資料檔之建置、更新及異動。
      (8) 受理出租及承租基期年農地之申請、媒合、協助簽約、資料初
          審、建檔及登錄、造送租賃相關獎勵清冊、勘查、委外查核疑
          義釐清與通知不合格案件專業農及匯款等。
      (9) 勘查及協調解決基期年農地租賃爭議。


五、本計畫各項措施申報規定如下:
 (一) 同一田區同一年度內申報繳交公糧稻穀、稻作直接給付、轉(契)
      作、生產環境維護措施及自行復耕種植登記,每年合計以兩個期作
      為上限,且於同一期作不得重複辦理。生產環境維護措施每年限申
      報一個期作。
 (二) 同一田區經環保單位查獲或農政單位判釋有露天燃燒稻草情事,累
      積書面通知達二次者,自第二次通知送達日起一年內,暫停申報繳
      交公糧稻穀、稻作直接給付、轉(契)作及生產環境維護措施資格
      一次,暫停期作以第二次查獲(判釋)露天燃燒之期作別為原則;
      僅單一期作符合基期年農地,就符合之期作辦理。


六、本計畫各項措施申報及補(變更)申報期程及方式如下:
 (一) 全國統一申報時間為一月二日至一月三十一日,得同時申報全年兩
      個期作措施,農糧署得依當年度實際情形(如申報期間遇連續假日
      等),另公告調整之。
 (二) 僅申報第一期作者,第二期作申報時間依當地直轄市、縣(市)政
      府公告之補(變更)申報期辦理。逾規定申報時間概不受理。
 (三) 申請人應檢具下列資料,向戶籍所在地公所、農會,或戶籍地公所
      與農會聯合申報地點辦理。
    1.申請人國民身分證或可證明申請人身分文件正本(得留存影印備查
      ,正本審查後發還)。申請人申報配偶或直系二親等以內之親屬所
      有土地,無法由所附文件辨別親屬關係時,應另檢附其他可供辨別
      親屬關係之證明文件(如親屬之國民身分證或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
      )。
    2.土地所有權狀或最近三個月內之土地登記謄本。直轄市、縣(市)
      地政主管機關能提供轄內鄉鎮公所進行網路查詢者,或「糧政跨區
      即時申辦服務作業平台」(以下簡稱糧政系統)與地政資料碰檔註
      記相符時,得免予檢附。
    3.申請人申報非本人、配偶或直系二親等以內之親屬所有土地,應檢
      附委託經營契約書、有效期限内租賃契約書、代耕證明、耕作協議
      書、土地使用同意書等證明資料;或由申請人具結確與土地所有權
      人口頭約定承租其土地耕作,並於約期內申領本計畫各項獎勵金及
      公糧稻穀價款。
    4.申報自行復耕種植登記品項為苗圃者,應檢附種苗業登記證或與種
      苗業者約定、販售之證明文件;經查核認定為苗圃者,應由申請人
      補正後,始得核定。
    5.基層單位認有必要時,得指定申請人檢附其他證明文件(例如戶口
      名簿、存摺影本、土地共有分管協議書、分耕位置圖、契作合約書
      等)。
 (四) 承租公有地、耕地三七五租約,或其他依規定須自任耕作者,限由
      承租人辦理申報。
 (五) 申請人應申報土地實際種植情形,若實際種植情形與申報項目或申
      報面積不符時,應於戶籍所在地公所、農會移送勘查清冊前或土地
      所在地公所、農會(初)勘查前辦理更正為原則;但當地直轄市、
      縣(市)自行訂定勘查期程者,申請人應於期程開始前辦理更正(
      每筆面積記錄至公頃以下小數點四位,四捨五入)。申報繳交公糧
      稻穀或稻作直接給付者,第一期作得於三月十五日至三月三十一日
      ,第二期作得於八月十五日至八月三十一日,就實際種植稻作類型
      (稉、秈、糯)及與集團產區簽約情形,辦理變更。
 (六) 申報轉(契)作、生產環境維護措施或自行復耕種植登記,原則於
      戶籍所在地公所辦理;申報種稻(含稻作直接給付)、契作硬質玉
      米,原則於戶籍所在地農會辦理。惟直轄市、縣(市)政府得依轄
      內地區特性,協調執行小組分工方式。
 (七) 申請人非土地所有權人,應依第三款規定提出證明資料,並向戶籍
      所在地之公所、農會辦妥土地資料檔建檔手續,始得辦理申報作業
      ,土地所有權人不得重複申報。
 (八) 農地有重複申報、基期年認定資格疑義,耕作經營權、繼承權等私
      權爭議,或已進入訴訟程序案件,應暫停受理,俟基期年資格確定
      、疑義釐清、爭議解決或經司法機關判決確定後再恢復受理。
 (九) 已受理申報案件,於期作開始前或期作間發生前款情事,由土地所
      在地公所、農會先依本計畫規定期程辦理勘查,並留存勘查紀錄,
      供後續基期年資格確定、疑義釐清、爭議解決或經司法機關判決確
      定後辦理補發作業。另除已進入訴訟程序案件外,由受理單位通知
      申請人限期補正相關資料或釐清爭議,原則應於當期作結束前完成
      ,涉及期作結束時間不同之鄉(鎮、市、區)案件,其補正、釐清
      期限由各鄉(鎮、市、區)公所或農會共同訂之;逾期未完成者視
      同不合格案件,不予獎勵。
 (十) 受理單位於申報程序完成後,應依糧政系統規定格式填列申報書三
      聯單,並經申請人及受理申報人員簽章確認後,將收執聯發給申請
      人。
 (十一) 已核定案件經查證未符規定,其溢撥獎勵、給付應予追繳。
 (十二) 執行小組受理本作業規範各項措施之申辦作業流程詳如附件一、
        出入耕申報作業流程詳如附件二、建立土地基期年資料檔及耕作
        錄之作業流程詳如附件三。


七、執行小組應依下列方式登錄申報資料:種稻(含稻作直接給付)、轉
    (契)作、生產環境維護措施及自行復耕種植登記措施,應於申報期
    結束後二週內,至糧政系統完成申報資料登錄作業。未能於規定期間
    完成申報資料登錄作業者,應敘明原因及預定完成期間函報農糧署當
    地分署備查。


八、執行小組應依下列方式移送出入耕資料:
 (一) 申報轉(契)作及生產環境維護措施:
    1.每期作由申請人戶籍所在地公所受理及審核後,應將非戶籍所在地
      之土地申報轉(契)作或生產環境維護措施之勘查清冊二份(申報
      書影本及出耕移送表視實際情況需求);依第六點第九款補正資料
      或釐清爭議程序中,尚未登錄糧政系統案件,以申報書影本替代,
      分送土地所在地公所辦理勘查。
    2.農地基期年認定基準資料,原則由戶籍所在地公所於受理申報時審
      查確認,若為新申請案件或基期年認定有疑義時,得請求土地所在
      地公所(農會)協助確認。
    3.土地所在地公所收到其他公所所送之勘查清冊後,應即依規定辦理
      實地勘查,經勘查後於勘查清冊逐筆填寫核定項目及面積,並於「
      勘查結果」欄位簽註審核意見,且於勘查人、經辦人、課長及鄉(
      鎮、市、區)長等四處核章後一份留存,一份於限期內送還戶籍所
      在地公所,並由戶籍所在地公所登錄勘查結果。
    4.出入耕土地經勘查認定為勘查不合格或申報不符時,由勘查公所核
      定勘查結果並通知申請人,並副知原受理申報公所。
    5.受理申報公所分別於第一期作及第二期作申報資料登錄結束後一週
      內移送勘查公所,勘查公所於土地所在地之期作結束二週前函復原
      受理公所。(高屏地區轉(契)作及生產環境維護期較北部地區早
      屆期,出耕至高屏地區資料請於受理申報後儘速移送土地所在地公
      所辦理勘查)
    6.契作硬質玉米由受理申報公所或農會依附件四所訂期程辦理。
 (二) 申報自行復耕種植登記:申報自行復耕種植登記農地,無需辦理出
      入耕資料移送,惟現地勘查核定面積與申報面積不符時,由勘查公
      所通知申請人並註明提出異議期限,而於異議案件確認後再將勘查
      結果函報直轄市、縣(市)政府,並副知原受理申報公所辦理登錄
      作業。
 (三) 稻作繳交公糧稻穀由受理申報公所或農會依附件五所訂期程辦理。
 (四) 稻作直接給付由受理申報公所或農會依附件六所訂期程辦理。


九、本計畫各項措施及其他相關政策輔導內容、作物品項、獎勵額度及查
    核、造冊撥款方式,由中央策劃小組依權責另訂規則規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