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農業主管法規共用系統

列印時間:113.11.22 18:28

法規內容

法規名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生態檢核注意事項
公發布日: 民國 110 年 01 月 29 日
修正日期: 民國 111 年 11 月 21 日
發文字號: 農水建字第1116045608號 函
法規體系: 農田水利目/農田水利建設
圖表附件:
※配合農業部與所屬機關(構)組織法規,自112年8月1日施行,涉及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所屬機關(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之權限業務未及配合修正者,自112年8月1日起,相關權限業務皆由農業部及所屬機關(構)承接辦理。
法規功能按鈕區
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以下簡稱本署)為減輕工程執行對生
    態環境造成之負面影響,秉生態保育、公民參與及資訊公開之原則,
    加強生態保育促進民眾瞭解治理內容,以積極創造優質之環境,特訂
    定本注意事項。


二、本注意事項之適用對象如下:
(一)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以下簡稱受補助機關)辦理受本署補
      助比率逾工程建造經費百分之五十之新建公共工程。
(二)本署各管理處(以下簡稱管理處)。


三、本注意事項用詞,定義如下:
(一)生態敏感區:指國家公園、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野生動物保護
      區、森林及森林保護區、國際及國家級重要濕地、自然保留區、自
      然保護區、海岸保護區、水庫蓄水範圍、IBA 重要鳥類棲息地及其
      他經認定生態資源豐富或具有生態課題之地理區域。
(二)關注物種:指保育類野生動物、特稀有植物、指標及局部分布物種
      、老樹、民俗動植物、文獻及現地調查蒐集之重要生態資訊。


四、執行核定之工程,依工程所在區域敏感性,須辦理生態檢核作業。但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災後緊急處理、搶修、搶險。
(二)災後原地復建。
(三)原構造物範圍內之整建或改善且經自評確認無涉及生態環境保育議
      題。
(四)已開發場所且經自評確認無涉及生態環境保育議題。
(五)規劃取得綠建築標章並納入生態範疇相關指標之建築工程。
(六)維護管理相關工程。
(七)總長度為一公里以下之道路鋪面及其附屬設施維護改善工程。
    生態檢核作業第一級、第二級分級如下:
(一)第一級:
      1.位於生態敏感區或關注物種直接相關之棲息或繁殖棲地範圍內之
        工程。
      2.農田水利設施新建工程。
      3.學術研究單位及生態保育團體關注之區域。
      4.受補助機關補助比率逾工程建造經費百分之五十之新建工程。
      5.經評估特別需要並通知者。
(二)第二級:非屬上述第一級範圍內者,仍應研擬符合工程現地之友善
      環境對策。
    第一項生態檢核作業執行範圍,以其工程影響範圍為原則。
    需辦理環境影響評估之重大工程案件,於辦理環境影響評估時,工程
    計畫核定階段、規劃設計階段之生態檢核作業得於環評過程中一併辦
    理。


五、受補助機關或管理處應依辦理之工程生命週期特性,執行生態檢核作
    業,內容如下:
(一)工程計畫核定階段:
      1.蒐集計畫施作區域既有生態環境及議題等資料,並由生態背景人
        員現場勘查記錄生態環境現況及分析工程計畫對生態環境之影響
        。
      2.依工程規模及性質,計畫內容得考量替代方案,並應將不開發方
        案納入,評估比較各方案對生態、環境、安全、經濟及社會等層
        面之影響後,決定採不開發方案或提出對生態環境衝擊較小之可
        行工程方案。
      3.邀集生態背景人員、相關單位、在地民眾及關心生態議題之民間
        團體辦理現場勘查,溝通工程計畫構想方案及可能之生態保育原
        則。
      4.決定可行工程計畫方案及生態保育原則,並研擬計畫核定後各階
        段執行生態檢核所需作業項目及費用(如必要之物種補充調查、
        生態保育措施、監測、民眾參與等)。
(二)規劃設計階段:
      1.組成含生態背景及工程專業之跨領域工作團隊,辦理生態資料蒐
        集、棲地調查、棲地評估、指認生態保全對象,視需求辦理物種
        補充調查。
      2.根據生態調查及評析結果,並依迴避、縮小、減輕及補償之順序
        ,研擬生態保育對策,提出合宜之工程配置方案;並根據生態保
        育對策辦理細部之生態調查及評析工作。
      3.根據生態調查及評析結果,透過生態及工程人員之意見往復確認
        可行性後,完成細部設計。
      4.根據生態保育措施,提出施工階段所需之環境生態異常狀況處理
        原則,以及自主檢查表之建議;並研擬必要之生態保育措施及監
        測項目等費用。
      5.邀集生態背景人員、相關單位、在地民眾及關心生態議題之民間
        團體辦理規劃說明會,蒐集整合並溝通相關意見。
(三)施工階段:確實依核定之生態保育措施執行,於施工過程中注意對
      生態之影響。若遇環境生態異常時,啟動環境生態異常狀況處理,
      停止施工並調整生態保育措施。生態保育措施執行狀況納入相關工
      程督導重點,完工後列入檢核項目。
(四)維護管理階段:視需要監測評估範圍之棲地品質並分析生態課題,
      確認生態保全對象狀況,分析工程生態保育措施執行成效。
    前項第一款第三目所定事項經本署認定必要者,得與前項第二款第五
    目所定事項合併辦理。


六、生態檢核各階段工作項目及內容如下:
(一)生態資料蒐集
      1.生態敏感區及法定自然保護區。
      2.生物多樣性之調查報告、研究及保育資料。
      3.各界關注之生態議題。
      4.國內既有生態資料庫套疊成果。
      5.現場勘查記錄生態環境現況,可善用及尊重地方知識,透過訪談
        當地居民瞭解當地對生態環境之知識、生物資源利用狀況、人文
        及土地倫理。
(二)生態調查及評析
      1.棲地調查:進行現地調查,將棲地或植被予以記錄及分類,並繪
        製空間分布圖,作為生態保全對象之基礎評估資訊。
      2.棲地評估:進行現地評估,指認棲地品質(如透過棲地評估指標
        等方式確認),作為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後棲地品質變化依據
        。
      3.指認生態保全對象:生態保全對象包含關注物種、關注棲地及高
        生態價值區域等。
      4.物種補充調查:依生態資料蒐集及棲地調查結果,根據工程影響
        評析及生態保育作業擬定之需要,決定是否及如何進行關注物種
        或類群之調查。
      5.繪製生態關注區域圖:將前述生態資料蒐集、棲地調查、棲地評
        估、生態保全對象及物種補充調查之階段性成果,疊合工程量體
        配置方式及影響範圍繪製成生態關注區域圖,以利工程影響評析
        、擬定生態保育措施、規劃生態保育措施監測。
      6.工程影響評析:綜合考量生態保全對象、關注物種特性、關注棲
        地配置與工程方案之關聯性,判斷可能影響,辦理生態保育。
(三)生態保育措施:應考量個案特性、用地空間、水理特性、地形地質
      條件及安全需求等,並依資料蒐集調查,及工程影響評析內容,因
      地制宜按迴避、縮小、減輕及補償等四項生態保育策略之優先順序
      擬定及實施。


七、第一級生態檢核作業各階段需有生態專業人員配合辦理下列事項:
(一)生態資料蒐集、調查及評析。
(二)瞭解工程涉及之生態議題與影響。
(三)提出生態保育措施。
(四)擬定生態保育策略。
(五)落實生態檢核作業。
    前項生態專業人員,包括下列人員:
(一)執行生態檢核工作中生態調查、生態衝擊評估及保育措施擬定之生
      態背景人員。
(二)會議審查與特殊議題諮詢需要,特聘之專家學者。
    第一項生態專業人員,應符合下列資格之一:
(一)公立或立案之私立獨立學院以上學校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
      獨立學院以上學校水土保持、生命科學、生物、生物多樣性、生物
      科技、生物科學、生物資源、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生態、生態暨
      演化生物、生態與環境教育、環境教育、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管理
      、自然資源應用、昆蟲、動物、野生動物保育、森林、森林暨自然
      保育、森林暨自然資源、森林環境暨資源、植物、環境科學、環境
      資源、環境資源管理、環境管理各系、組、所畢業得有證書者。
(二)修習生態學、保育生物學、生態工程或環境科學等相關課程二十學
      分以上。
(三)參與生態檢核相關工作經驗二年以上,且經受補助機關或管理處認
      可者。


八、受補助機關或管理處應落實查填生態檢核自評表,與生態專業人員共
    同訂定生態保育措施,併入工程方案規劃設計原則。


九、為落實公民參與精神,受補助機關或管理處應於計畫核定至工程完工
    過程中建立民眾協商溝通機制,說明工程辦理原因、工作項目、生態
    保育策略及預期效益。
    前項溝通機制之辦理方式包含委辦案審查會、公聽會、各階段說明會
    、研討會、座談會、討論會或工作坊;民眾意見得以會議內發言、相
    關團體新聞稿、書面意見或其他方式表達。


十、本署、受補助機關或管理處應將各階段生態檢核資訊公開,公開方式
    可包含刊登於公報、公開發行之出版品、網站或舉行記者會、說明會
    或類似方式主動公開,或應人民申請提供農田水利工程之生態檢核資
    訊。


十一、生態檢核費得併入工程經費估列。



十二、受補助機關或管理處應填具本署之生態檢核自評表,並檢附生態檢
      核工作文件紀錄。


十三、受補助機關或管理處應於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或本署指定日期,
      將當年度辦理之工程計畫內容、規劃設計方案、各階段生態檢核資
      訊(含相關附件)、工程預期效益、執行成效、計畫區域致災紀錄
      及生態檢核執行成效統計分析資料等事項提送本署彙整備查。
資料來源:農業主管法規共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