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以下簡稱本署) 為辦理臺灣地區稻米生產
量調查,作為釐訂農業政策、調節糧食供需之參考,依據糧食管理法
第六條訂定本作業程序。
二、稻米生產量調查,以本署各區分署為辦理機關,直轄市政府及縣 (市
) 政府為配合辦理機關,鄉 (鎮、市、區) 公所為執行調查機關。
三、鄉 (鎮、市、區) 公所應指定人員辦理稻米生產量調查,並將辦理人
員名單送本署各區分署核備。
四、稻米生產量調查每年分二期作辦理,第一期作為當年四月一日至八月
十五日收穫者,第二期作為當年八月十六日至翌年元月三十一日收穫
者;前項作業應按梗稻、硬秈稻、軟秈稻、梗糯稻、秈糯稻等種類別
調查之。
五、稻米生產量調查,包括面積調查及收穫量調查二項。
六、稻作面積調查應包括初步種植面積、實際種植面積、災害面積及收穫
面積等項目:
(一) 初步種植面積:
1.各鄉 (鎮、市、區) 公所應根據航測耕地圖、相片基本圖等資料
實地調查初步種植面積及各種類別面積,並於當年四月三十日及
八月三十一日前分別填造第一、二期作各鄉 (鎮、市、區) 稻作
初步種植面積統計表 (格式一) 三份,一份留存,一份送本署當
地分署,一份送當地直轄市政府或縣 (市) 政府。
2.本署各區分署應依據前項資料於當年五月十日及九月十日前分別
審核彙編第一、二期作各縣 (市) 稻作初步種植面積統計表 (格
式二) 報送本署並副知當地直轄市政府或縣 (市) 政府。
(二) 實際種植面積:
本署完成各直轄市或各縣市當期作航測稻作面積調查後,應將相關
資料送各區分署邀集直轄市政府、縣 (市) 政府及各鄉 (鎮、市、
區) 公所,共同檢討確定轄內實際種植面積及各種類別面積,並填
造各縣 (市) 稻作實際種植面積統計表 (格式二) ,由各區分署分
別於當年九月二十日及翌年二月二十日前彙報本署,並副知直轄市
政府或縣 (市) 政府及鄉 (鎮、市、區) 公所。
(三) 災害面積及收穫面積:
1.各鄉 (鎮、市、區) 公所如遇天然災害發生時,對於轄內稻作受
害情形,在通報其直轄市或縣 (市) 政府時,應副知本署當地分
署;各區分署應於當年九月二十日及翌年二月二十日前彙編各縣
(市) 稻作災害面積統計表 (格式三) 送本署。
2.實際種植面積扣除前項災害面積中屬全無收穫面積部份,即為收
穫面積。
七、收穫量調查包括產量估測及推定實收量調查:
(一) 產量估測:
本署各區分署應於當年五月至八月及九月至翌年二月期間,分別實
地調查第一、二期作稻作生育狀況,參考生育期間氣候變化情形,
預估每公頃平均產量及轄內稻穀總產量,於每月五日前彙編前一個
月轄內各縣 (市) 之「產量估測報告」 (格式四) ,報送本署彙辦
。
(二) 推定實收量:
1.本署各區分署應於稻穀成熟時,派員會同各鄉 (鎮、市、區) 公
所人員,按抽取之樣本田地號,前往坪割取得樣本穀,並將樣本
穀調製及礱碾,測定樣本穀之乾穀重及糙米重,並填報「坪割樣
本穀調製及碾糙紀錄表」 (格式五) 送本署彙算樣本田每公頃產
量及糙米率。
2.本署於彙算樣本田每公頃產量及糙米率後,將該項資料送各區分
署,各區分署於實際種植面積檢討時一併確定轄內稻穀 (糙米)
推定實收量,並應於當年九月二十日及翌年二月二十日前分別審
核彙編各縣 (市) 稻穀 (糙米) 推定實收量統計表 (格式六) 報
送本署,並副知當地直轄市政府或縣 (市) 政府及各鄉 (鎮、市
、區) 公所。
前項稻米樣本田抽取、坪割及糙米率測定方式由本署另定稻米單位
產量調查作業須知據以辦理。
八、為即時掌握稻作生育情形,本署各區分署應於稻作開始種植時,實際
訪視田間或查詢各鄉 (鎮、市、區) 公所,調查稻作種植進度,生育
狀況及收穫進度等相關訊息,彙編各縣市稻作生育情形旬報表 (格式
七) 送本署彙辦。